一、鼻科学 (一)外鼻 1.鼻骨 (1)外鼻支架骨性支架:鼻骨、额骨鼻部、上颌骨额突组成软骨支架:1)鼻外侧软骨(隔背软骨):鼻外侧软骨、中隔软骨2)大翼软骨 (2)鼻骨骨折处理原则:外伤后数小时内尽早处理,一般不宜超过十天。闭合性骨折无错位者无须复位,错位性骨折行复位。开放性骨折争取一期缝合以及复位。 2.外鼻静脉 (1)外鼻静脉主要经内眦和面静脉汇入颈内静脉 (2)内眦静脉可经眼上、下静脉进入海绵窦 (3)面部静脉无静脉瓣 (4)血液可双向流动 临床意义:危险三角区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二)鼻腔 1.内壁 (1)利特尔区(little’sarea):鼻中隔前下部,颈外和颈内动脉系统分支汇集成血管丛,为“易出血区”。 (2)鼻出血:little区、克氏静脉丛、吴氏鼻-鼻咽静脉丛(中老年) 1)病因:局部因素(伤、炎、瘤、异物)、全身因素(动脉压增高、凝血障碍、血管张力改变) 2)治疗:半卧位或坐位;湿毛巾敷前额后颈;盐酸羟甲唑啉/adr;止血;全身治疗(镇静、Vit、止血剂、抗休克) 止血方法:①烧灼法②填塞法③血管结扎④血管栓塞法 2.外侧壁 (1)下鼻甲和下鼻道:下鼻甲后端距离咽鼓管口1~1.5cm。顶端有鼻泪管开口 (2)中鼻甲和中鼻道: 1)中鼻甲基板(lamellaofmiddleturbinate)中鼻甲前后位转向前上到后下的倾斜冠状位;区别前组筛窦和后组筛窦。 2)额窦、前组筛窦、上颌窦开口 3)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筛漏斗为中心,中鼻甲、钩突、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上颌窦的自然开口。 (3)上鼻甲和上鼻道:后组筛窦开口;后上有蝶筛隐窝 3.嗅区粘膜:分布在鼻腔顶中部、向下至鼻中隔上部以及鼻腔外侧壁上部等嗅裂区。 4.鼻腔炎性疾病 (1)急性鼻炎(感冒) (2)慢性鼻炎(非感染性疾病) 1)慢性单纯性鼻炎:间隙性鼻塞,有交替性,多涕;下鼻甲充血肿胀,柔软,轻压凹陷,移开复原,对减充血剂敏感。 治疗原则:根除病因,恢复鼻腔通气功能(病因治疗,皮质激素、鼻腔清洗、减充血剂) 2)慢性肥厚性鼻炎:单侧或双侧持续性鼻塞,无交替性,鼻涕不多不易擤出;粘膜表面不平,桑葚样,轻压实质感,对减充血剂不敏感。→药物无效者手术 (3)变应性鼻炎(一型超敏反应,肥大细胞脱颗粒) 1)临床表现:①鼻痒(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②喷嚏③鼻涕(大量清水样)④鼻塞⑤嗅觉减退 2)检查:①鼻镜下鼻黏膜苍白、充血或浅蓝,下鼻甲明显,鼻腔常见水样分泌物。②SPT(特异性皮肤点刺实验),鼻黏膜激发试验,体外特异性IgE检测。 3)治疗原则:①避免接触过敏原②药物治疗(对症,糖皮质、抗组胺、肥大细胞膜稳定、抗白三烯、减充血、抗胆碱)③免疫治疗(对因)④手术 4)并发症:变应性鼻窦炎、支气管哮喘、分明中耳炎(一个呼吸道,一种疾病) 5.鼻息肉(nasalpolyps)→鼻黏膜极度水肿;中鼻道 (1)临床症状 1)鼻塞:双侧;持续性并渐进性加重;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息肉蒂长有异物随呼吸移动 2)流涕:黏性或脓性 3)嗅觉障碍(传导性嗅觉障碍) 4)耳部症状:阻塞咽鼓管口 5)其他:常继发鼻窦炎 (2)鼻内镜:一个或多个表面光滑、灰白或淡红、荔枝肉状半透明肿物;粘稠分泌物 (3)并发症 1)Widal三联征(鼻息肉、支气管哮喘、阿司匹林耐受不良) 2)鼻窦炎 3)分泌性中耳炎 (4)治疗(药物治疗与手术切除相结合) 1)药物治疗(激素)主要用于初发较小息肉和鼻息肉围手术期治疗。 2)手术治疗:多数鼻息肉,特别是多发和复发者。 6.内翻性乳头状瘤 ①好发于鼻腔外侧壁;多见于中年男性;单侧发病,良性易复发 ②一侧鼻腔出现持续性鼻塞,渐进性加重,伴脓涕偶有血性涕或反复鼻出血 ③常同时伴发鼻窦炎、鼻息肉 ④检查见肿瘤大小、硬度不一,外观呈息肉或分叶,粉红或灰红色,触之易出血 ⑤治疗原则未手术彻底切除肿瘤 (三)鼻窦 1.鼻窦解剖 ①共四对,前组鼻窦(上颌窦、前组筛窦、额窦)开口中鼻道,后组筛窦开口上鼻道,蝶窦开口蝶筛隐窝。 ②Onodi气房:后组筛窦气化发育充分时,进入蝶窦时称蝶上筛房。当同时存在视神经管突起时手术应注意识别保护。 ③上颌窦发育早,窦腔大,窦口高,与上颌骨牙齿槽相邻 2.急性鼻窦炎(化脓性球菌感染) (1)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原有鼻炎或上呼感染症状加重,出现畏寒、发热、周身不适 2)局部症状:①鼻塞(患侧持续性)②脓涕③头痛或局部疼痛(最常见)前组鼻窦炎引起的头痛多在额部和颌面部,后组鼻窦炎的头痛多位于颅底和枕部。急性额窦炎晨起开始加重,午后减轻,次日重复出现。④嗅觉改变 (2)检查和诊断 鼻窦投影区检查(红肿、压痛)、前鼻镜检查(黏膜充血水肿,以中鼻甲明显,大量黏液涕)、鼻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CT)、上颌窦穿刺冲洗 (3)治疗原则 根除病因;解除鼻腔鼻窦引流通气障碍;控制感染和预防并发症 3.慢性鼻窦炎(急性迁延所致) (1)临床表现 1)全身症状:轻重不等,精神不振,疲倦,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等 2)局部症状:①流脓涕②鼻塞③头痛(一般情况下无,不重,常为钝痛和闷痛,鼻源性头痛)④嗅觉减退或消失⑤视功能障碍(后组鼻窦炎) (2)检查 1)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肥厚,中鼻甲肥大、中鼻道狭窄或有息肉;前组鼻窦炎脓液位于中鼻道,后组鼻窦炎脓液位于嗅裂或蓄积于鼻腔后端或流入鼻咽 2)口腔和咽部:第2前磨牙可能有病变 3)鼻窦CT 4)上颌窦穿刺冲洗 (3)诊断治疗 慢性鼻-鼻窦炎不伴鼻息肉者首选药物治疗,无改善考虑手术治疗;伴有鼻息肉或鼻腔解剖结构异常者首选手术治疗(FESS),围手术期仍需药物治疗。 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ESS:以清除窦口鼻道复合体OMC病变,特别是前组筛窦的病变,恢复窦口的引流和通气为目的。即通过小范围局限性手术解除广泛的鼻窦阻塞性病变。 4.鼻源性头痛特点 ①有鼻部病变(鼻塞、脓涕)在窦内脓性物拍出后缓解②鼻急性炎症时加重③多为深部头痛④鼻腔黏膜收缩后缓解⑤头痛有一定的部位和时间 5.上颌窦恶性肿瘤 ①前下内部分易于早期诊断,预后较好,后上内易早期侵入颅腔预后差。 ②早期无明显症状→单侧脓血鼻涕→面颊部疼痛或麻木感→单侧进行性鼻塞→单侧上磨牙疼痛松动。 ③晚期破坏窦壁扩散:向前:面颊部隆起;向上:眼部症状(流泪,眼球移位);向下:硬颚空气;颅底受累 6.鼻内镜手术并发症 ①颅内并发症:颅内血肿、气脑、脑脊液鼻漏、脑实质损伤等 ②眶及眶周并发症:视力障碍;眶内气肿血肿;眼球运动障碍;泪道损伤 ③鼻内并发症:术腔粘连闭塞;窦口闭锁;出血;全身并发症 二、咽科学 (一)解剖 1.咽隐窝pharyngealrecess:咽鼓管圆枕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的凹陷区,其上方与破裂孔邻接,是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2.咽后隙retropharyngeal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颊咽筋膜之间,上起颅底,下达第1、2胸椎平面。两以薄层筋膜与咽旁间隙相隔,中间有咽缝,将其分为两部分(脓肿偏一侧)。间隙内有疏松结缔组织+淋巴组织。扁桃体、口腔、鼻腔后部、鼻咽、咽鼓管及鼓室等多处的淋巴引流至此。相应部位感染,可引起咽后淋巴组织受累形成咽后脓肿。 3.咽旁隙parapharyngealspace:位于咽外侧壁和翼内肌筋膜之间,与咽后隙仅一薄层筋膜相隔,左右各一,形如椎体。锥底向上至颅底,向下达舌骨,内侧以颊咽筋膜及咽缩肌与扁桃体相邻,外侧为下颌骨升支、翼内肌;后界为颈椎前筋膜。分前后间隙。后隙较大,内有颈内动静脉、Ⅸ—Ⅻ神经。 4.咽淋巴环(Waldeyer淋巴环):咽扁桃体(腺样体)、咽鼓管扁桃体、舌扁桃体、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构成内环;颈部淋巴结(下颌下、颏下)互相交通构成外环。 (二)扁桃体炎 1.急性扁桃体炎 (1)临床表现: ①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发热、头痛、食欲下降、乏力等 ②局部症状:1)剧烈咽痛,常放射到耳部,伴吞咽困难。2)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③检查:咽部粘膜充血,腭扁桃体肿大,黄白色脓点,豆渣样渗出物。 (2)鉴别诊断 ①咽白喉:假膜坚韧,不易擦去。有全身中毒症状(脉搏微弱、面色苍白) ②白血病性咽峡炎:全身淋巴结肿大,有全身性出血 (3)并发症 ①局部:扁桃体周脓肿、急性中耳炎、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急性喉炎、机型淋巴结炎、咽旁脓肿 ②全身:急性风湿热、心肌炎、关节炎、急性肾炎、急性骨髓炎 (4)治疗 ①一般治疗:隔离,休息,解热镇痛 ②抗生素:青霉素 ③局部治疗:呋喃西林等漱口 ④中医药 ⑤手术:有并发症者急性期后行扁桃体切除 2.慢性扁桃体炎 (1)临床表现 常有咽痛、易感冒,自觉症状少,可有口臭;小儿过度肥大可致呼吸不畅,打鼾,吞咽困难。脓栓吞下可致消化不良、头痛、乏力。 检查时可发现粘膜慢性充血,扁桃体大小不定,隐窝口挤压可有干酪样点状物。常有下颌下淋巴结肿大。 (2)鉴别诊断(生理肥大、扁桃体角化症、扁桃体肿瘤) (3)并发症 ★病灶扁桃体:慢性扁桃体炎在身体受凉受湿、全身衰弱、自主神经系统失调或生活劳动环境不良等情况下,已形成病灶,产生各种并发症如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心肌炎、肾炎等。 (4)治疗 ①非手术:抗菌药物、免疫疗法、抗变异原措施、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②手术:扁桃体切除 3.扁桃体切除术适应症(反复、影响功能、病灶、白喉、肿瘤) ①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或多次并发扁桃体周脓肿 ②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发声功能 ③慢性扁桃体成为其他脏器病变的病灶 ④白喉带菌者,经宝石偶治疗无效 ⑤各种扁桃体良性肿瘤(恶性应慎重) (三)鼻咽癌 1.临床表现 (1)鼻部症状:早期回缩涕中带血,或擤鼻涕中带血,后可致鼻塞 (2)耳部症状:(发生于咽隐窝,压迫咽鼓管咽口)耳鸣、耳闭塞感、听力下降,可致分泌性中耳炎。 (3)颈部淋巴结肿大:始为单侧,后发展为双侧 (4)脑神经症状: Ⅱ—Ⅵ脑神经 ①复视②视力下降③面部麻木④上睑下垂 Ⅸ、Ⅹ、Ⅻ脑神经 ①伸舌偏斜②软腭瘫软③进食反呛④声嘶 2.诊断 ①不明原因出现回缩涕中带血、单侧鼻塞、耳鸣、听力下降、头痛、复视、颈上深部淋巴结肿大(质硬、活动度差、无痛)等 ②鼻内镜+活检(咽隐窝和鼻咽顶后壁) ③EB病毒血清学 ④影像学检查 ⑤密切随访,多次活检 3.治疗:放疗(低分化鳞癌) (四)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 ①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并可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②诊断: 多导睡眠监测(PSG)——金标准 三、喉科学 (一)解剖 1.喉软骨:3单(甲状、环状、会厌)3双(杓状、小角、楔状) 2.喉弹性膜:弹性圆锥(elasticcone)前段附着在甲状软骨板交角线内面近中线处,后端位于杓状软骨声带突下缘。前后附着处游离边缘增厚形成声韧带,向下附着在环状软骨上缘中前部形成环甲膜,中央增厚形成环甲中韧带。 3.喉内肌的功能 ①声带外展肌:环杓后肌 ②声带内收肌:环杓侧肌和杓肌 ③声带紧张肌:环甲肌 ④声带松弛肌:甲杓肌(松弛、内收) ⑤使会厌活动的肌肉:杓会厌肌(关闭)、甲状会厌肌(开放) 除了环甲肌受喉上神经外支支配外,其他喉内肌都受喉返神经支配。 (二)炎症性疾病 1.急性会厌炎 (1)临床表现 ①全身症状:起病急,畏寒发热。 ②局部症状:剧烈咽喉痛,吞咽时加重,讲话含糊不清;吸气性呼吸困难;很少有声嘶 ③检查:会厌明显充血、肿胀。如脓肿形成,表面可见黄白脓点。 (2)诊断 咽痛+口咽无明显异常+会厌充血肿大 (3)治疗 ①抗感染消肿②气管切开(明显呼吸困难,药物无改善)③支持(脓肿形成切开排脓,进食困难者静脉补液) 2.小儿急性喉炎 (1)临床表现 起病急,声嘶、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喉喘鸣,吸气性吸气困难。 (2)诊断 声嘶、空空样咳嗽+吸气性喘鸣、吸气性呼吸困难 (3)治疗(快) ①药物:抗生素、激素 ②气管切开:重度喉阻塞,药物无缓解 ③支持:补液,保持安静 3.声带小结&声带息肉 (1)声带小结为双侧对称性结节状隆起,外观苍白,表面角化 (2)声带息肉是任克间隙局限性水肿所致,一侧或双侧,可有蒂 (3)二者都常见于职业用声或用声过度 (4)都可表现为声嘶 (三)喉肿瘤 1.喉乳头状瘤 (1)最常见喉部良性肿瘤,HPV感染有关 (2)儿童喉腔较小,肿瘤生长快,且倾向于多发,易发生喉阻塞 (3)小儿患者易复发,成人多次复发有癌变可能 2.喉癌 (1)可能的病因 ①吸烟②饮酒③HPV感染④空气污染与职业暴露 (2)病理 癌前病变:喉角化症、成人性慢性肥厚性喉炎、成人型乳头状瘤等 (3)扩散转移 声门上癌分化差,转移较多;声带癌分化好,且有弹性圆锥的限制,转移少。喉癌的淋巴结转移以颈内静脉上群居多,其次为颈深淋巴结中群以及下群。 (4)临床表现 ①声嘶(可因对侧代偿暂时性缓解)②咳嗽、血痰(非咯血)、疼痛、异物感③进食呛咳④呼吸困难⑤吞咽困难⑥颈部肿块 (四)喉阻塞 1.病因 ①炎症②外伤③肿瘤④水肿⑤异物⑥畸形⑦声带瘫痪 2.临床表现 ①吸气性呼吸困难:吸气运动加强,时间延长,吸气深慢 ②吸气性喘鸣 ③四凹征:胸骨上窝、锁骨上下窝、肋间隙、剑突下或上腹部 ④声嘶(若病变在声带) ⑤发绀(缺氧) 3.喉梗阻分度 ①一度:安静时无呼吸困难,活动哭闹有轻度症状 ②二度:安静时也有吸气性呼吸困难、喘鸣、四凹征,但是无烦躁不安等缺氧表现 ③三度:吸气性呼吸困难明显,喘鸣响,四凹征显著,且有缺氧症状如烦躁不安、脉搏加快、不易入睡 ④四度:呼吸极度困难,严重缺氧表现,手足乱动,出冷汗,面色苍白或发绀,心律不齐,脉搏细速,昏迷等 4.治疗 争分夺秒,因地制宜 一度:明确病因,积极病因治疗(炎:抗生素、激素;异物:尽快取出) 二度:仍是病因治疗,若如肿瘤、外伤、双侧声带瘫痪一时无法去除者考虑气管切开 三度:如果是炎症引起且时间较短,密切观察下积极用药物治疗,做好气管切开准备。未见好转、全身情况差、肿瘤者尽早气管切开 四度:立即行气管切开 ★气管切开术 适应症: ①喉梗阻:任何原因的3~4度喉阻塞。 ②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阻塞:如昏迷、颅脑病变、呼吸道烧伤等 ③某些手术的前置手术:如颌面部、口腔、咽喉手术时防止血液流入下呼吸道,预防性行气管切开术 ④长时间需要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 术后并发症: ①皮下气肿(最常见)②纵隔气肿③气胸④出血⑤拔管困难 (五)气管食管 1.食管 (1)四个狭窄 ①食管入口(最狭窄)②第四胸椎平面(主动脉弓压迫)③第五胸椎平面(左主支气管压迫前壁)④第十胸椎平面(穿过纵隔) (2)食管异物并发症 ①食管穿孔、食管炎②颈部皮下气肿或纵隔气肿③食管周围炎④大血管破溃⑤气管食管瘘 2.气管异物 (1)临床表现 ①异物进入期:剧烈呛咳,憋气,面色青紫 ②安静期:无症状或轻微咳嗽喘鸣 ③刺激和炎症期(植物性支气管炎) ④并发症期:呼吸困难、心衰、气胸等 (2)治疗 ①支气管镜异物取出②经直接喉镜取出术③纤支镜 (3)预防 ①对于小儿,不给吃花生瓜子,吃饭时避免嬉笑,教育不把食物玩具含在嘴中 ②加强对昏迷、全麻患者的护理,防止呕吐物进入;取出义齿。 四、头颈外科 (一)颈部分区三角 1.颏下三角:两侧二腹肌前腹和舌骨之间 2.下颌下三角:二腹肌前后腹与下颌骨下缘 3.颈动脉三角:胸锁乳突肌前缘和二腹肌后腹与肩胛舌骨肌上腹 4.肌三角:胸锁乳突肌前缘和颈前正中线与肩胛舌骨肌上腹之间 5.锁骨上三角: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与锁骨之间 6.枕三角:胸锁乳突肌后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与斜方肌前缘之间 (二)颈部肿块 “7”的规律 病程7日——炎性肿块 病程7月——新生物性肿块 病程7年——先天性肿块 “80%”规律 颈部肿块中80%为非甲状腺肿块 非甲状腺肿块中80%为新生物性肿块 新生物性肿块中80%为恶性肿块 恶性肿块中80%为转移性肿块 转移性肿块中80%的原发灶位于头颈部 五、耳科学 1.道上棘:颞线之下骨性外耳道口后上方的一小棘状突起。 道上三角:棘的后方,外耳道后壁向上延伸与颞线相交所形成的表面粗隆、稍凹陷的三角区域。 2.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3.中耳解剖:中耳是位于颞骨中的不规则含气腔和通道。包括鼓室、咽鼓管、鼓窦及乳突。 (1)鼓室六壁: 上壁:为鼓室盖,是一薄骨板,分隔鼓室与颅中窝。有时骨板是发育不完整的,代之以结缔组织,故患中耳炎时,可继发颅内感染。 下壁:为颈静脉壁,借薄骨板分隔鼓室和颈内静脉起始部。 前壁:为颈动脉壁。前壁上部有肌咽鼓管开口,肌咽鼓管口可分为上、下二部,上部为鼓膜张肌半管开口,容纳鼓膜张肌;下部为咽鼓管半管开口,是炎症在鼓室与咽鼓管之间蔓延的解剖学基础。 后壁:为乳突壁,此壁上部有乳突窦开口,乳突窦向后与乳突小房相通,故中耳炎时,炎症可扩散至乳突窦和乳突小房,严重者可形成乳突瘘。在乳突窦开口内侧壁上有外半规管凸,下方有一锥隆起,内藏镫骨肌。 外壁:骨部及膜部构成。骨部较小,即鼓膜以上的上鼓室外侧壁;膜部较大,即鼓膜。 内侧壁:为内耳的外壁,亦称迷路壁。此壁凹凸不平,中部有圆形向外突的隆起,称为岬,由耳蜗第一圈起始部隆起形成。岬的后上方有卵圆形孔,称为前庭窗(又名卵圆窗),此孔被镫骨底所封闭。岬的后下方有一圆形小孔,称为蜗窗(又名圆窗),在活体上被结缔组织膜所封闭,称为第二鼓膜。在前庭窗的后上方有一条弓形隆起,称为面神经管凸,内有面神经通过,面神经管凸以薄骨板与鼓室相隔。中耳炎手术时应慎重,防止损伤其内的面神经。 (2)咽鼓管:位于颞骨鼓部与岩部交界处,颈内动脉管外侧,上方仅有薄骨板与鼓膜张肌相隔,为沟通鼓室和鼻咽的管道,成人全长约35mm。小儿咽鼓管短平宽直。 (3)鼓膜为椭圆形或圆形半透明薄膜,介于鼓室与外耳道之间,高约9mm、宽约8mm、厚约0.1mm。鼓膜周缘略厚,大部分借纤维软骨环嵌附于鼓沟内,名紧张部。其上方鼓沟缺如之鼓切迹处,鼓膜直接附于颞鳞部,较松弛,名松弛部。鼓膜紧张部中央向内凹入,形似喇叭状,松弛部则较平坦。鼓膜分为3层:由外向内依次为上皮层、纤维组织层(含有浅层放射形纤维和深层环形纤维)和黏膜层。 4.内耳又称迷路,埋藏于颞骨岩部,内含听觉和前庭器官。分前庭、半规管、耳蜗三部分。 螺旋器(Corti器):位于基底膜上,自蜗底至蜗顶全长约32mm,由内、外毛细胞,支柱细胞和盖膜等组成,是人类的听觉感受器,受蜗神经支配。 5.面神经八段:运动神经核上段、运动神经核段、桥小脑角段、内耳道段、迷路段、鼓室段、乳突段、颞骨外段。 6.空气传导: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骨→镫骨→前庭窗→外、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7.半规管主要感受正负角加速度刺激。3个半规管互相垂直。 球囊及椭圆囊主要功能是感受直线加速度,维持人体静态平衡。 8.耳廓外伤化脓性软骨膜 (1)病因:外伤、手术、冻伤、烧伤、耳针感染及耳廓血肿继发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 (2)临床表现:先有耳廓肿痛感,红肿热痛逐渐加重,范围增大,疼痛不安。检查耳廓红肿、明显触痛,脓肿形成后有波动感,可破溃出浓。 (3)治疗:尚未形成脓肿全身应用敏感抗生素控感染。早期局部理疗,促进炎症消退。已形成脓肿则麻醉下沿耳轮内侧舟状窝作半圆形切开,充分暴露脓腔,清除脓液,刮除肉芽组织,切除坏死软骨。 9.分泌性中耳炎 (1)病因:咽鼓管功能障碍(阻塞、清洁防御功能障碍)、感染、免疫反应、气压损伤。 (2)临床表现 1)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 2)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变位性听力改善” 3)耳内闭塞感:常有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4)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3)治疗: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抗感染、激素治疗(短期治疗)、促纤毛运动及排泄功能、改善咽鼓管通气引流(咽鼓管吹张) 2)手术治疗:鼓膜穿刺、鼓膜切开术、鼓室置管术、改良乳突根治术、上鼓室开放术、咽鼓管球囊扩张 3)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 10.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1)感染途径:咽鼓管途径、外耳道鼓膜途径、血行感染 (2)病理:早期---充血性浆液性渗出 中期----脓性渗出 晚期----压力性血栓性静脉炎、穿孔 愈合期----鼓膜的自行愈合 迁延期----转为慢性 11.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1)概念: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侵犯中耳四个结构。 (2)病因病菌多为变形杆菌、金葡、绿脓杆菌-----多为混合感染。 (3)三大特点: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伴有或不伴有听力下降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静止期)伴肉芽或息肉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活动期)胆脂瘤伴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活动期) 耳漏多为间歇性持续性持续性,有时表现为间歇性分泌物性质黏液性,不臭脓性,臭,间有血丝脓性可含豆腐渣样物,奇臭鼓膜鼓室紧张部中央性紧张部大穿孔或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孔,可见胆脂瘤听力轻度转导性聋较重的传导性聋,可混合性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孔,可见胆脂瘤颞骨CT无骨质破坏鼓室、鼓窦或乳突内有软组织影或骨质破坏骨质破坏,边缘浓密锐利并发症一般无可有常有(4)治疗原则:消除病因、控制感染、清除病灶、通畅引流、以及恢复听功能—人工听骨植入。 1)病因治疗---各种上呼吸道疾病 2)局部治疗---各型不同 单纯型---引流通畅,局部滴药 骨疡型---先保守治疗无效再行手术 胆脂瘤型---尽早手术,清除病灶,防并发症 12.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 (1)病因: 1)骨质破坏严重-引流不畅,炎症进一步扩散 2)中耳炎的类型 3)病人抵抗力差 4)致病菌毒力强 (2)扩散途径: 1)循破坏、缺损骨壁----最常见 2)经解剖通道或未闭骨缝 3)血行途径---较少 (3)分类 1)颅外并发症 颞骨内并发症:迷路炎、岩部炎、周围性面瘫 颞骨外并发症:耳后骨膜下脓肿、颧突根部骨膜下脓肿、帽状腱膜下脓肿、颈部贝佐尔德(Bezold)脓肿、Mouret脓肿 2)颅内并发症 硬脑膜外脓肿、硬脑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脑积水、脑疝 13.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中耳乳突化脓性病变→经骨质破坏或血行途径→致乙状窦周围炎或脓肿→静脉窦壁受累→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 14.耳源性脑脓肿: (1)概念:是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并发脑组织白质内局限性积脓。占各种脑脓肿的80%,小脑脓肿几乎全属耳源性。 (2)最严重的颅内并发症,多发于大脑颞叶、小脑次之,常单发 (3)病菌以杆菌(变形、绿脓杆菌)为主,球菌以金葡、溶链较常见,有混合感染 15.梅里埃病临床表现:发作性眩晕、波动性、进行性听力下降、耳鸣、耳涨满感 16.耳聋分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混合性聋。 轻度聋、中度聋、中重度聋、重度聋、极重度聋 传导性聋病因:炎症、外伤、异物或其他机械性阻塞、畸形 感音神经性耳聋病因:药物性聋、突发性聋、遗传性聋、老年性聋、其他 北京治疗白癜风有哪些方法北京白癜风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