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变应性鼻炎 读书笔记: 1.所谓变应性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过敏性。过敏原进入人体的途径包括:吸入的、摄入的、接触的、注射的等。 2.患变应性疾病的宝宝常常有些特点:经常揉眼搓鼻子、有黑眼圈、打呼噜、感冒后咳嗽时间长。 3.过敏性疾病呈上升趋势,与环境及生活方式有关。 4.过敏性鼻炎的宝宝常与鼻窦炎、中耳炎、湿疹、哮喘有关。 儿童的治疗要强调回避致敏原。鼻用激素一般不能用于3岁下的宝宝,顺尔宁较常用。 变应性鼻炎诊断与治疗指南 (年,天津)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编辑委员会鼻科组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 临床定义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是机体暴露于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慢性炎性疾病。 临床分类 一、按变应原种类分类 1.季节性AR:症状发作呈季节性。 2.常年性AR:症状发作呈常年性。 二、按症状发作时间分类 1.间歇性AR:症状发作4天/周,或连续4周。 2.持续性AR:症状发作≥4天/周,且≥连续4周。 三、按疾病严重程度分类 1.轻度AR:症状轻微,对生活质量(包括睡眠、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下同)未产生明显影响。 2.中-重度AR:症状较重或严重,对生活质量产生明显影响。 临床诊断 诊断依据: ①症状:打喷嚏、流清水样涕、鼻痒和鼻塞等症状出现2个或以上,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小时以上,可伴有眼痒、流泪和眼红等眼部症状; ②体征:常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腔水样分泌物; ③变应原检测:至少一种变应原SPT和/或血清特异性IgE阳性。 鉴别诊断 一、血管运动性鼻炎 二、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三、感染性鼻炎 四、激素性鼻炎 五、药物性鼻炎 六、阿司匹林不耐受三联征 七、脑脊液鼻漏 治疗 本病虽然目前尚不能彻底治愈,但通过规范化的综合防治,患者的各种症状可得到良好控制,并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一、变应原回避 避免接触变应原和各种刺激物。 二、药物治疗 1、糖皮质激素 (1)鼻用糖皮质激素:AR一线治疗药物。其对AR患者的所有鼻部症状包括喷嚏、流涕、鼻痒和鼻塞均有显著改善作用,是目前治疗AR最有效的药物。临床可用于轻度和中-重度AR的治疗,按推荐剂量每天喷鼻1~2次,疗程不少于2周;对于中-重度持续性AR是首选药物,疗程4周以上。鼻用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掌握正确的鼻腔喷药方法可以减少鼻出血的发生,应指导患者避免朝向鼻中隔喷药。 (2)口服糖皮质激素: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如通过其他治疗方法无法控制严重鼻塞症状时,可考虑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 2、抗组胺药 (1)口服抗组胺药:第二代抗组胺药为AR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起效快速,作用持续时间长,能明显缓解鼻部症状特别是鼻痒、喷嚏和流涕,对合并眼部症状也有效,但对改善鼻塞的效果有限。 (2)鼻用抗组胺药:AR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其疗效相当于或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特别是对鼻塞症状的缓解。 3、抗白三烯药 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为AR的一线治疗药物,临床推荐使用。其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或鼻用糖皮质激素联用时,疗效优于单用药物。 4、肥大细胞膜稳定剂 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 5、减充血剂 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鼻用减充血剂应严格控制使用次数及疗程,一般每天喷鼻2次,每侧1~3喷/次,连续用药不超过7天。 6、抗胆碱药 AR的二线治疗药物,临床酌情使用。对于以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流涕为主要症状的AR患者可考虑局部用药。 7、中药 8、鼻腔冲洗 三、免疫治疗 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为AR的一线治疗方法,临床推荐使用。临床诊断明确、无禁忌症的AR患者即可以采用变应原免疫治疗,而不需要以药物治疗无效为前提条件。 包括皮下免疫治疗和舌下免疫治疗。其中舌下免疫治疗的全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严重程度较轻,近年来得到WHO的推荐。 四、外科治疗 AR的辅助治疗方法,临床酌情使用。手术方式包括2种类型:以改善鼻腔通气功能为目的的下鼻甲成形术和以降低鼻黏膜高反应性为目的的副交感神经切断术。 儿科医生 您身边的家庭医生 wheky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