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案(ClinicalandLaboratoryImprovementAmendment,CLIA’88)、美国医疗机构认可联合委员会(JointCommissiononAccreditationofHealthCareOrganizations,JCAHO)、美国病理家协会(CollegeofAmericanPathologists,CAP)、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患者安全目标(NationalPatientsSafetyGoals,NPSG)均要求临床实验室建立规范化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尽管危急值报告已有40年历史,但由于检测系统、方法学、临床认知及临床能力的差异,危急值报告程序及步骤一直未能实现标准化。如何选择危急值项目及其界限、如何处置危急值将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全。因此,提高对危急值的认识,并规范其临床应用,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危急值的定义 年危急值(criticalvalue,panicvalue)由Lundberg首次提出,现已被世界各地所采用。本共识将其定义为: (1)危及生命的极度异常的检验结果,说明患者可能正处于有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如果不给予及时有效治疗,病人将处于危险的状态,或者立即给予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一旦出现这样的检验结果,应立刻报告给临床医师,提醒其立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否则将会因为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2)国家重大传染病,反映那些需要引起我们足够重视的患者的检验结果,如H7N9等。 2危急值的适用范围 (1)危急值可包含检验科、放射科、病理科、心电图等部门的危急值报告[3],本共识仅限检验科的危急值项目; (2)儿童危急值界限应该比成人的界限更窄,以更好地检测出可能的危急值,本共识未涉及,仅限定为成年人; (3)本共识可供医疗机构急危重患者发生危急值的临床应用。 3危急值的管理要求 国内外相关法规对危急值报告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美国临床实验室改进修正案明确要求临床实验室必须报告危急值,并要求在质量体系文件中阐述危急值概念及危急值结果的报告程序。美国病理学家协会的实验室认可计划、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均将规范的危急值报告列入认可要求。年,WHO开始组建患者安全国际联盟(WorldAllianceforPatientSafety,WAPS),以促进患者安全,加快患者安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由相关委员会专门负责危急值报告政策的研究。之后美国医疗机构认可联合委员会开始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年,JCAHO发布指南,实验室危急值报告成为美国国家患者安全目标的一部分,危急值报告为其中最受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费用白癜风有什么偏方治疗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