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吴朝香通讯员宋黎胜 强壮的男子短短几个月间面临着瘫痪。让几十年的医生感到吃惊的是,一般椎管内的神经鞘瘤一般长约3至4公分,而从陈先生(化名)体内切除的瘤体竟长达14公分。 椎管内长了巨大肿瘤,面临瘫痪 “我以为得瘫痪在床了,你看正常又能走路了,谢谢啊朱主任!”上周五,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朱飚主任医师专家门诊,50多岁陈先生来院复查时已行走如常,喜悦、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陈先生一向身体不错,尤其干重活是把好手,平时头疼脑热也很少。两三个多月前,陈先生觉得腰腿疼痛,以为是干活累着了,想着多歇歇或吃点药应该能好。谁知,休息、服药后症状却越来越重,他逐渐双腿麻木,走路像脚踩棉花般,短短几个月,硬朗的中年汉子被疾病折磨得弱不禁风,需要人扶着才能勉强走几步。 医院做了磁共振检查,显示椎管内巨大肿瘤,医生说任它发展面临瘫痪,但手术难度太大风险高,推荐他们去省城找朱飚主任。 “救救我爸吧!他才50多岁是家中顶梁柱,要是瘫痪可怎么办呀!”一见到朱飚主任医师,医院的女儿禁不住哭诉。 “肿瘤长在脊柱椎管内,将正常脊髓压迫到了右侧,导致了陈先生双腿运动感觉障碍的问题,且左腿症状更严重。”仔细看了磁共振片子后,朱飚解释,“肿瘤从第4胸椎到第11胸椎,足足14公分!像这么巨大的椎管内肿瘤,非常罕见。” 朱飚主任表示,瘤体对脊髓的压迫严重,术中稍有不慎则会损伤脊髓,导致本就脆弱的脊髓功能雪上加霜,术后会有瘫痪的风险及肿瘤残留复发的可能性,同时由于肿瘤巨大,滋养血运丰富,在分离肿瘤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好在从片子上看是瘤良性的可能性大,且与正常脊髓之间的分界还算比较明显,我认为手术的把握还是比较大的。” 听了医生分析,陈先生及家人顿时看到了希望。为更好地维持脊柱稳定性,加快恢复,朱飚主任等采用了先进的后路左侧间段性半椎板单开窗技术,在减少手术创伤的同时,术中不需要做内固定。最后胸4一11椎管内肿瘤予以完整全切,同时脊髓得以保护完好,最后严密修补硬脊膜,将脑脊液漏及感染的风险降至最低。 术后病理提示神经鞘瘤,验证了朱主任在术前做出的良性肿瘤的判断。“切除的瘤体近14公分,像条长虫般,发展下去患者确会瘫痪在床。” 医院供图 出现这些症状需警惕 朱飚主任介绍,椎管内神经鞘瘤是椎管内良性肿瘤,约占椎管内肿瘤的1/3,病因未明,一般认为肿瘤的发生可能与基因水平分子改变有关。由于肿瘤生长缓慢,产生的症状患者容易耐受,没明显症状,很多病人就诊时肿瘤已长得很大,耽误治疗时间。该肿瘤发病年龄多为40-6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颈胸段和腰段多见。该疾病程较长,多表现为进行性肢体麻木、无力僵硬、行走不稳等,早期症状往往表现如腰椎病,通常会被大家忽视,如若发展到脊髓受压严重,可出现截瘫、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 “治疗方式上,手术直接切除肿瘤是最推荐的方式,若手术难度高,或术后残留复发风险大,也可辅助放射治疗,若症状严重,也可采用药物控制疼痛。总之,若出现上述症状,需尽快就医,排除各种疾病的可能,早期接受治疗,则可争取较好的预后以及较高的生活质量。”朱飚主任提醒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