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脑脊液 颜色:无色透明 红色:如标本为血性,要区别蛛网膜下腔出血或穿刺性损伤。 黄色:见于陈旧出血、黄疸。 米汤样:见于化脓性脑膜炎。 绿色:可见于绿脓杆菌、肺炎链球菌、甲型链球菌引起的脑膜炎。 褐或黑色:见于侵犯脑膜的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瘤。 2.压力:小儿正常60~mmH2O↓:颅内肿瘤、颈胸部肿瘤压迫、脑脓肿、血肿、脑水肿、高血压、中毒、心力衰竭、酸中毒、电解质紊乱、CSF循环受阻等。 ↑:见于休克、脱水、利尿剂脱水机诱发、椎管梗阻、CSF外漏。 3.潘氏球蛋白定性试验:阳性提示蛋白增加多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和流行性脑炎等。 多发性硬化症、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小儿结节病可选择性增高、总量不高、潘氏试验阳性。 4.细胞数淋巴细胞↑:病毒性脑膜脑炎、结核性脑膜炎、多发性硬化、外伤、脑脊髓肿瘤。 中性粒细胞↑: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硬模下脓肿;结核性脑膜炎、真菌性脑膜炎初期。 嗜酸性粒细胞↑:脑寄生虫病、过敏性疾病。 脑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时,CSF内可见多数RBC。 淋巴母细胞、幼稚细胞见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5.氯化物儿童~mmol/L,婴儿~.3mmol/L ↓:脑脊液蛋白增加时降低,见于结核性脑膜炎(重症时显著降低)、细菌性脑膜炎和霉菌性脑膜炎早期。 ↑:见于慢性肾功能不全。 6.糖为血糖的60%~70%mmol/L,新生儿1.12~2.24mmol/L,婴儿3.92~5.04mmol/L,儿童2.8~4.2mmol/L ↓:化脓性或结核性、隐球菌性脑膜炎、脑寄生虫病、梅毒性脑炎、腮腺病毒脑炎、单纯疱疹病毒或带状疱疹病毒脑炎、神经胶质瘤、黑色素瘤、肉瘤、淋巴瘤、白血病脑膜浸润、脑出血后数天、结节病、脑死亡、低血糖、狼疮性脑脊髓病。 ↑:病毒性脑炎、脑水肿、流行性乙型脑炎、散发性脑炎、脊髓灰质炎、脑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一氧化碳中毒、丘脑下部病变、急性脑干损伤、肾炎、尿毒症、早产儿或新生儿、糖尿病。 7.蛋白儿童<0.4g/L,新生儿0.2~1.3g/L ↑:颅内出血、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脑干脑炎、Guillain-Barre综合征、脊髓肿瘤、白血病脊髓转移、多发性硬化、新生儿、早产儿、脑膜瘤、脑瘤。 8.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感染后脑干脑炎、急性脊髓炎、硬脑膜外肉芽肿、脊髓蛛网膜炎、脑瘤。 编辑:张跃奇 长按下方白癜风专家有哪些白癜风的图片 |